抗藥菌入身 美容變毁容! |
- 抗藥菌入身 美容變毁容!
- 安心吃蟹三秘訣.吃肉避膏風險 「蟹」逅健康!
- 人脉管理的福音书.
- 陳偉,andy今日15/10/2012香港星蹤,台灣追星行程:
- PGHK #376 Hai Sen (海鮮)
- PGHK #376 Hai Sen (海鮮)
- MAGAZINE COVER: Wang Xiao for (HK) Manifesto Magazine, October 2012
- 盈盈樂樂註冊
Posted: 14 Oct 2012 08:24 PM PDT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葉碧瑤(鄭寶華攝) 【明報專訊】食肉菌、大腸桿菌、金黃葡萄球菌大家或許耳熟能詳,這陣子轟動的膿腫分枝桿菌,是否細菌界冒起的新星? 接受DR療程後感染細菌而送命事件,震驚全港。因美容療程而感染分枝桿菌,原來不是新鮮事,大家亦別以為只限靜脈注射,近年在歐美、台灣都有醫學報告,指有人在紋身、紋眉、抽脂手術等入侵性美容程序後受感染,美容慘變毁容。 微生物學專家提醒,如非必要,應盡量避免接受任何入侵性的醫學療程。 首先檢視一下分枝桿菌的殺傷力﹕ ◆2009年8月,美國西雅圖一名44歲健康男子,右手臂做紋身,三天後紋身位置出現紅疹,即使塗抗菌藥膏也沒減退,更先後出現結節及膿腫。他多次求醫和服用不同抗生素亦沒好轉,直至11月經種菌證實感染分枝桿菌。病人12月開始須同時接受多種抗生素治療,服藥三個月後,炎症才開始受控,至2010年5月傷口才復元。(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) ◆2009年4至12月期間,瑞士有12名女性,在同一地點紋眉後感染分枝桿菌,紋眉位置有多處發炎及膿腫,頸部出現淋巴炎,當中9人需要同時接受抗生素及手術治療,經調查發現是共用紋眉染料而感染。(美國傳染病學會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) ◆2010年台灣商界名人張淳淳到整形診所接受腿部抽脂,感染分枝桿菌,大腿長滿大大小小的膿瘡,需要多次接受清創手術,刮走壞死組織。(台灣《中國時報》) 惡菌無處不在 用藥選擇少 膿腫分枝桿菌不是什麼變種新菌,它是分枝桿菌家族成員之一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葉碧瑤指出,「分枝桿菌普遍存在於環境當中,例如水源、泥土,家中的自來水也可能會找到分枝桿菌,但健康人士不會輕易受感染」。 「分枝桿菌十分頑強,因為天生帶有抗藥性基因,對抗生素及一些消毒藥水皆呈抗藥性,一旦受感染,難以治療。」葉教授指正常情况下,此菌甚少出現社區性感染,不過一些高危群要注意,她舉例說﹕「慢性肺病患者,免疫力下降,就會令病菌有機可乘,引致肺炎;或因為意外令皮膚表面有傷口,可經傷口直接接觸分枝桿菌而受感染,亦可能用了帶菌的清水或受污染的消毒藥水洗傷口時受感染;在醫院出現的感染可以是手術傷口,或需要長期插入導管或靜脈導管的病人,亦容易受感染。」 療期達半年 避免入侵性醫療 要對付帶抗藥性基因的分枝桿菌,需要使用針對的抗生素,但選擇不多,「以傷口感染為例,一般除了使用針對的抗生藥外,還要加上手術清理創傷組織,治療三個月至半年才能痊癒」。葉教授指出,分枝桿菌常見的感染,以肺炎、傷口和導管感染為主,而最嚴重是血液感染,因為細菌可隨血液走勻全身,可感染全身的器官和組織。 要預防分枝桿菌感染,葉教授認為,醫院固然要做好感染控制,至於社區層面,市民要小心處理傷口,做好消毒和包紮;如果傷口長時間未有好轉,就應盡快求醫,「消毒藥水開封後不應存放太耐,最好使用獨立包裝的消毒藥水」。另外,如非必要,應盡量避免接受任何具入侵性醫療程序,尤其是非醫療機構提供的,因為其感染控制措施未必符合標準。 ■家族檢閱﹕肺癆菌親戚 愈快生長愈難醫 分枝桿菌不是單一細菌,而是一個大家族,其中最赫赫有名的就是可引致肺癆的結核分枝桿菌。 分枝桿菌主要分兩大類﹕ ◆結核分枝桿菌(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,簡稱 MTB) ◆非結核分枝桿菌(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,簡稱 NTM) 兩者最大分別是,結核分枝桿菌容易致病,並會人傳人,而非結核分枝桿菌則不會人傳人,一般健康人士不容易感染致病,只會對免疫力下降的長期病患者,如癌症、慢性肺病,或有傷口的病人構成威脅。 部分菌種可人傳人 非結核分枝桿菌又分為快速生長和慢速生長兩類,今次DR事件找到的「膿腫分枝桿菌」,及前述因美容程序感染的分枝桿菌,都屬快速生長類型的非結核分枝桿菌,只需三至七日就會生長繁殖,與慢速生長類型比較,快速生長類型較「惡」,用藥方面受很多限制。 ■醫學小知識﹕致器官衰竭 敗血症攞命 DR事件中,4人因細菌入血而患上敗血症(Sepsis)入院,並導致其中1人多個器官衰竭而死。細菌入血,身體免疫系統會自動反擊,由血液中的白血球擔當戰士,即時將細菌消滅;不過,當菌量太多或菌種太惡,白血球失守,細菌就會隨血液循環散佈至全身,引致不同組織和器官感染。敗血症就是指因為嚴重的感染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。 血壓下降 細胞組織缺氧壞死 葉碧瑤教授解釋,當血液受感染,身體會出現一連串免疫反應,如心跳加速,以盡快將白血球送至感染「現場」;微絲血管的滲透性也會增強,讓白血球和血小板等「戰士」離開血管,走入感染組織打仗,惟此舉同時令血壓下降,器官因血流減少而缺氧,嚴重可引起衰竭,出現敗血性休克。 若情况持續惡化,免疫系統繼續打仗,身體細胞或組織便會因缺氧而壞死,加快器官衰竭的速度。 文、圖﹕鄭寶華 編輯﹕鍾家寶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如下是連結網頁: ·陈伟andy工作相集香港 |